「貝武夫」這位偉大的維京勇士出現在西元七世紀的古老敘事史詩中,由英國傳教士用羊皮紙記下這段偉大的傳奇故事,內容不只啟發了托爾金《魔戒》三部曲,更是西方一切英雄人物的雛型,包括超人、綠巨人浩克與阿諾史瓦辛格曾經飾演過的《王者之劍》,足見貝武夫對後世的影響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~引用自【開眼電影】之電影簡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貝武夫到底好不好看呢?
那天,就在我準備要離開辦公室的時候,開心的跟大家說我要去看貝武夫,然後聽到一陣驚呼聲,要我好好考慮考慮…
聽到大家的勸阻,我又連忙坐了下來,上網搜尋一下這部片的評價…毀譽參半!

這部片的評價不是極好就是極壞,如果看到這樣兩極化的評價,你會去看嗎?
我還是去了,單純爲了想體驗3D的視覺震撼…
 
根據搜尋的結果,我得出了一個結論,就是別把這部片當偉大的史詩看待,當成一部具有特效的動畫片,帶著這樣的心情去看,我是滿意的…
 
就這樣享受了一場精采的3D特效,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仍不時的被直飛而來的箭給嚇到…
有些評論說角色的眼神太過呆版,根據我觀看的感覺,不僅眼神不夠靈動,有些角色仍是不夠立體,不過,若我們對於一部仿真人的特效電影期待這麼高,那還不如直接去看真人演出?
 


至於對電影內容的感想,蘆葦說看了之後有些失望,他覺得故事應該要從頭到尾維持著英雄的形象才對…
我說,這個故事刻劃了真實性,畢竟傳訟中的英雄,仍舊是凡人,仍舊是會被誘惑,仍舊是好大喜功,那些豐功偉業的真實性,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是最清楚…


而這部電影中的最大詛咒,就是敵不過貪婪的誘惑,一但接受了魔鬼的條件,就難以回頭,終身背負著難以磨滅的詛咒…
故事或許不如想像中精采,但卻會帶給人一種感嘆,也叫人好好反省,究竟什麼才是重要的?名、利、權、色,能夠抵抗多少的誘惑呢?

 
節錄一段貝武夫簡史:
《貝武夫》是一首長達三千行的英文史詩,故事根據發生於6世紀的一場戰鬥而來。《貝武夫》的真實作者身份已不可考。原詩是寫在裁剪好的薄皮革上,之後兩百年則經過多次的抄寫。到了9世紀,《貝武夫》跟其他文章集結為一冊,這冊古書存放在卡頓圖書館,但由於1731年的一場大火造成部分受損。然而,《貝武夫》不只文稿受損,接著幾年它的名譽也備受挑戰。一般認為,這首以古英文寫成的史詩混淆了異教徒和基督教的主題,至於結構上也錯誤百出,比起其他的經典古籍,像荷馬的史詩《奧德賽》及維吉爾的史詩《埃涅阿斯紀》,《貝武夫》粗糙地像一首很差的詩。更令人垢病的是,通篇的英雄精神及人生宗旨只強調人類對抗食人魔,對學者而言,像巨人和屠龍這類橋段並不是什麼偉大故事會出現的情節。
直到20世紀,《貝武夫》的地位才被重新評估,而此人正是《魔戒》系列小說的作者J.R.R托爾金。在他1936的論文〈貝武夫:食人魔與評論家)中,托爾金寫道,每個人批評《貝武夫》的各種缺點並不影響到它的真正地位,事實上,大家都錯誤地把它拿來跟荷馬及維吉爾的作品做比較。《貝武夫》沒有遵循古代希臘和羅馬哲人規定的史詩規則,因為它是北歐的寓言故事,具有獨自的調性,這樣的表現沒有好壞之分,只是不同。托爾金迥異於之前大部分學者的看法,聲稱貝武夫對抗食人魔格蘭德爾的母親及屠龍雖然相隔了50年,但這點正是這首詩偉大的地方。他在論文中寫著,《貝武夫》不是關於一個年輕英雄戰勝食人魔的故事,也不是關於老國王屠龍而死的故事,它是一組前後對照的故事,一位曾經年輕力盛的英雄,不畏懼地步向自己的悲劇性死亡,這個故事就是分成這兩個部分才大功告成。
 
這部片我不貿然推薦,畢竟每個人對故事內容的接受度不同,但若想去欣賞本片,我建議是帶著輕鬆、不要有太大期望的心情去欣賞,以免產生很大的落差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