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來想要找出開幕的那張圖片,找不到,想要自己做…太麻煩…
總之,開幕那張圖片上打著大大的字眼:”莎姆雷特,風屏表演劇團”
於是一開幕,我們就開始被愚弄…
不,是在開幕前,當妳屁股一坐到座位上,妳就開始參與這場鬧劇的演出,
而我,最喜歡這樣的戲碼…
這麼說,就來說說這個被愚弄的過程好了…
這一天,我特地提前離開辦公室,沒想到這個下著細雨星期五晚上,竟然整整塞車塞了半小時還沒離開內湖!
好不容易一路塞到敦北八德路口,已經是7點25分了…
寶貝就這樣站在社教館門口,看著已經提前一個多小時出門,還是被塞車搞得烏煙瘴氣,穿著短裙長靴,卻沒氣質地努力朝向大門狂奔而去的我…
終於趕上,我們就定位,台下一片混亂,因著雨天塞車的緣故,大多數的觀眾都遲到了…所以大家還在不停的混亂進場中…
我,看著在台上紅幕前,那捧著一束花走來走去的女子,並沒有意識到,這場劇…早已展開…
而在這時,我想,那紅布幕應該正如同單面玻璃一般,底下的觀眾的凌亂演出,全都看在台上觀眾的眼裡…
接著,女子下,影像放映出來… “莎姆雷特,風屏表演劇團”
我跟寶貝納悶了一下…怎麼回事?怎麼會連自己的名字都打反?
隨著戲一幕幕的揭露,我們開始笑了…在每一個導演故意製造出的笑點中笑了,我們一個個稱職的演出,劇中"反應良好的觀眾"一角…
中場的時候,寶貝說,國內的劇團真是…老愛用劇中劇這一套…
當真只是這麼簡單?當真只是這麼老套?
當然不…
即使這齣戲演出了這麼多場,中間還是不時的補充新元素,於是變成一種嘲諷時劇,於是難以定位,你想想,連王又曾都編進劇中了…
然而,被嘲諷最嚴重的,卻不是時事,也不是觀眾,而是莎翁。
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態,一面崇敬著,一面嘲諷著,於是多線多面多軸向的手法,時今交錯,同樣在敘事,同樣在做戲,卻又同樣引起廣大的共鳴與回應。
我喜歡這樣的編導手法,我喜歡這樣的被愚弄,我喜歡看聰明的戲,我歡喜的當個看戲的傻子。
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幕,是李修國站在空蕩蕩的後台一幕,曲終人散的感慨,深深的傳遞過來…
我常想,為了這麼一場戲,動用了多少的人力物力,投資了多少的心血結晶,然而,戲總有落幕的一天,觀眾離席了,留下的,究竟是些什麼?
是些什麼?
大人啊,請你善待這班戲子伶人,不可怠慢,因為,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。
是的,我是如此,衷心誠懇的站立在這裡,用這短短幾分鐘的掌聲,鼓舞著這個時代的縮影…
關於本劇:
評論一:後現代觀點
評論二:走進現代
評論三:深得我心版